返回
市场分析
百雀羚10年重塑品牌 零售额冲到177亿的秘诀在哪里?
来源:中国洗护用品网2018-07-05 14:434795
  如果将时针拨回到10年前,没有多少人相信百雀羚能够成功复兴,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  但10年后的今天,这一事实已毋庸置疑。
 
  2005年,百雀羚开始重塑品牌;2016年百雀羚销售额跃至138亿元,超过高峰时期的玉兰油50%以上,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上所有品牌(包括外国品牌在内)中年零售额大的单一品牌……到2017年百雀羚更是冲到177亿。
 
  外界对百雀羚重新增长有很多臆测:“国礼事件”、“病毒营销”、“广告宣传”,等等;但这些都不足以概括百雀羚新一轮增长背后真正的内在驱动力。
 
  其实,梳理百雀羚复兴的全过程,我们发现,其关键在于品牌洞察到了中国化妆品行业每个发展阶段显著的特点,并做出快速变化和决策。
 
  洞察渠道机会 从商超开始重建品牌要探讨百雀羚对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洞察,还要从头说起。
 
  在2005年百雀羚决定重塑品牌之前,它的日子并不好过:刚刚改制成民营企业不久,依然受限于先前国营体制的束缚;被无数外资品牌,和2000年前后成立的国产护肤品牌围追堵截,而产品、品牌和渠道的竞争优势又并不明显。
 
  实际上,百雀羚品牌重塑的动作严格意义上是从2008年开始的,此间3年,百雀羚发动了消费者、市场、团队三方面的力量进行市场调研,公司高层曾在复盘品牌发展时提到,‘让听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’是百雀羚做决策时重要的精神。”
 
  “让听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”这句话,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不陌生,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坚持的体制,意思是说,只有市场前线的人,才能先发现市场趋势和变化。
 
  于是,2008年前后,百雀羚首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渠道机会——商超。
 
  一直以来,商超的入场费颇高,且容易给品牌带来廉价负面的印象,彼时除了相宜本草外,本土护肤品牌基本上不选择商超,而是极力拓展化妆品专营店渠道。百雀羚找到了一个相对空白的地带。
 
  对于百雀羚这次把握住商超机会,当时有媒体报道的数据佐证:2008年,仅武汉一个城市,百雀羚的销量就翻了10倍,从全年70万增长到700多万;到2013年,百雀羚在全国的代理商达到近400家,进入商超网点约3000家。
 
  基于主攻商超渠道,百雀羚也需要搞定“能贡献销量”的消费者。这个群体愿意在逛超市的时候选择护肤品,整体年龄偏大,相比较品牌,他们对价格更在意。
 
  面对这样一群消费者,百雀羚做了什么呢?2008年,百雀羚发布了全新的草本精萃系列产品,2010年正式落地其全新定位“草本护肤,天然不刺激”。这个定位几乎贯穿了之后发布的全部产品线,成为百雀羚的品牌定位。
 
  这个定位是大有裨益的:汉方草本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功能点,容易与外资品牌建立差异化;草本安全护肤是一个纯功能点定位,包容性比较好,适用于全年龄段消费者,也能涵盖所有护肤功能点。
 
  不仅是商超渠道,百雀羚也超前完成电商渠道的布局。2010年当“线上流量红利”还未被其它化妆品牌重视时,百雀羚的天猫旗舰店已经开张;此后更前瞻性地引入第三方电商专业团队,使得电商成绩大幅提升。
 
  “2008年进入商超,5年成为No.1;2010年进入电商,3年成为No.1;2015年进入屈臣氏,1年成为No.1。”百雀羚因渠道机会点获得的增长已不言而喻。
 
  洞察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当然,抓住渠道机会点重新增长的百雀羚,是不是躺着享受渠道红利就好了呢?
 
  的确,过去几十年,中国化妆品行业不乏凭借人口红利、渠道红利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;但今天回头去看,那些单纯依赖渠道或者人口红利发展的企业,在变化的环境中也往往首先面临增长乏力。
 
  而百雀羚,对企业经营的系统化思考在今天看来也具有前瞻性,“过去很多品牌是以单独某个方面特色来竞争,但今天来说是系统性的较量。”百雀羚高层表示。
 
  在预先看到渠道发展趋势的同时,百雀羚也关注到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并由此找到了能与年轻消费者建立的情感连接的通道。
 
  以营销方式为例,这几年,百雀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借助能链接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宣传品牌。
 
  2010年百雀羚邀请了莫文蔚做品牌代言人,拍摄了几支TVC,并投放到央视和一线省级电台的一线全民级的综艺节目,包括《中国好声音》、《快乐女生》、《快乐大本营》、《非诚勿扰》等;其中从2012年开始连续拿下四季《中国好声音》的特约权更是大手笔。
 
  2013年,百雀羚作为国礼之一送给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,一时掀起了巨大讨论,基本算是在全民范围内提升好感度的事件。这也让百雀羚在认知上进一步被贴上了国货第一品牌的标签,即使销量不是高,但消费者在想到国货护肤品时,第一时间就容易想到百雀羚。
 
  莫文蔚、《中国好声音》、国礼事件让百雀羚品牌声量一跃超过其他国产竞品;再加上商超渠道的高覆盖,唤起了消费者在购物时对品牌的印象,终有效提升了线下购买转化率。2015年,百雀羚销售额飞速增长至108亿。
 
  而在近两年,百雀羚的营销载体又做了创新。2016年以后,百雀羚营销手段转向“病毒视频、一镜到底长图”等形式;今年更是结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做营销传播。
 
  这些营销手段背后,是百雀羚对消费者连接媒介变化的洞察,“消费者以前在央视看,后面去卫视看,现在跑到爱奇艺这些网络的平台以及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,消费者去哪里、喜欢看什么东西,我们就和什么平台合作。”百雀羚高层说道。
 
  不仅如此,百雀羚近两年“从主推百雀羚一个品牌,到推出针对年轻消费者的三生花系列,并主推多个品牌,以及发力专卖店渠道、进入微商渠道、全国高校地推、推出小幸韵……”,在这一系列动作中,我们也看到百雀羚正逐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。
 
  “百雀羚每一次的决策主要考量还是消费者,怎么样对消费者是有利的,这是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根本。”百雀羚高层表示。
 
  如果说5年前百雀羚洞察到了渠道机会,通过建立全民品牌知名度策略获取了中老年用户,那么近两年,百雀羚则是关注到了年轻群体的消费崛起,并建立了一个极其鲜活而与众不同的品牌调性。
 
  2017年,百雀羚全年零售额达177亿元,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。
 
  快速变化和决策才是王道
  回顾百雀羚的复兴,不管是抓住渠道的空白点,还是洞察消费者需求的营销转变,这些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,其实都源自品牌对市场结构与人群的认知变化,而这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出现的市场机遇。
 
  “百雀羚的增长原力就是创新,而百雀羚每一次的创新,都是因为企业对发展环境变化保持敏感性,先看到市场的变化。”这个发展秘诀正是百雀羚“洞察力”的验证。
 
  对此,百雀羚高层用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来阐述:“就像动物一样,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,比如说鳄鱼在河流里是顶级的生物,因为它的身体发展出了一条大尾巴,可以帮助它在河流里战胜所有的动物,但它的生存要完全依赖于河流,当鳄鱼爬上岸之后,可以被一个经过训练的特种兵轻易杀死,因为这条尾巴到了岸上就成了鳄鱼巨大的累赘。”
 
  相较之下,人类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动物,是因为没有将自己的身体变成匹配某一种特殊环境的状态,不断创新和学习,在任何环境里都可以快速改变自己、适应环境,用各种外部工具来帮助自己。
 
  “动物其实和企业一样,一旦将某一种力量发挥到极致,就意味着只要环境变化,它便很难适应。大企业很多时候容易僵化,就是因为一旦环境改变,船大难掉头。将某一方面能力发挥到极致,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是可以很成功,但如果换了环境就很容易翻船。”百雀羚高层指出,百雀羚一直在尽量避免成为大公司,避免变成依赖某一个特定方面发展的公司,时刻保持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。
 
  也许今天,很多企业经营者已经知道,“化妆品行业人口红利、渠道红利、品类红利逐渐弱化了,品牌竞争需要更系统化的竞争能力”。但百雀羚,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系统化较量布局。
 
  自2001年起,百雀羚就确立了开放创新的企业价值观,到目前为止,涉及到创新的所有领域、所有维度和所有环节,从产品设计、广告创意到创新营销,百雀羚都进行了开放。以百雀羚的产品研发为例,其产品的开发不依赖某一个团队,也不完全依靠自己,而是尽可能地开放式创新,不断链接外部优秀的实验室或者研发中心。
 
  “在百雀羚的组织中,每个部门都是这样的设置,自己不要发展太庞大,否则就会变成鳄鱼的那条尾巴。”百雀羚高层表示,“只有这样,一旦外部环境、消费者需求有什么变化,我们都能够及时感知,这就相当于用外部的工具去帮助自己不断适应外部的环境。”
 
  “在信息时代,一切又变得像原始时代,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,所以尽量保持自己的敏感性、灵活度,可以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。”百雀羚高层后强调道。

  • 举报
  • 同类资讯